這是朋友轉寄給我的文章 看完以後 覺得裡面的觀念跟想法 有別於之前的想法 特來分享一下

希望大家看了以後 都能有所得 有所想 ^^


《別當正常的傻瓜》
作者:奚愷元
奚愷元生長於中國,後旅美求學,1993年畢業於耶魯大學並獲得博士學位。2000年被聘為芝加哥大學商學院終身教授,2004年授予芝加哥大學講座教授(chair professor)。




人們總是認為,如果自己可以比現在更富有一點,一定可以更加幸福。近五十年來,美國的人均GDP成長了將近三倍,也就是說現在的美國人要比他們的祖父母那一輩人富有三倍,可是他們卻並沒有比五十年前的美國人幸福三倍。事實上,現在的美國人和五十年前的美國人幸福程度是沒有什麼差異的。看來,財富的多少和幸福的程度並不成正比。



有一個小孩在玩一堆積木,玩了一會兒以後覺得無聊,你可以有兩種方法讓他重新開心起來,第一種方法是給他更多的積木,第二種方法是教他用現有的積木堆出更多的造型。經濟學研究的主題是如何增加人們的財富,也就是如何增加積木﹔而幸福學研究的主題是在財富一定的情況下,如何極大化人們的幸福,也就是怎麼用現有的積木堆出更漂亮的造型。在這一章中,我將教你幾個不增加財富卻可以增加自己或他人幸福的辦法。



幸福準則一:好事一起享受不如分開享受
如果你有幾個好消息要公佈,你是該分開宣佈,還是一起發佈呢?假設今天老闆獎勵了你5,000元作為額外的獎金,同時你今天在一家百貨商店的抽獎活動中贏了5,000元,你是在今天一天之內全告訴妻子,還是分兩天告訴她?答案是:好事一起享受不如分開享受。



對於好消息應該把它們分開發佈。你把這兩個好消息分兩天告訴妻子可以讓她開心兩次。根據展望理論,人們在得的時候是邊際效用遞減,所以分兩次聽到兩個好消息等於是經歷了兩次快樂,這兩次快樂的總和要比一次性享受兩個好消息帶來的快樂更大。雙喜臨門固然令人高興,可是天天有喜也許能夠帶來更多的歡笑。所以如果你有兩個好消息,最好分兩次告訴他人。這個原理運用到公司獎勵和送禮上也一樣。如果你打算送朋友兩件禮物:一隻貓和一隻狗,或一本書和一瓶酒,你知道這都是他很喜歡的東西,那麼最好分兩次送。每次送一樣禮物帶來的開心要比一次收到兩樣禮物帶來的開心更大。



同樣,如果你要發給員工10,000元獎金,那麼最好分兩次,每次給他5,000元,這樣儘管他拿到的總和還是10,000元,但較之你一次給他,他所獲得的快樂更大。好事分開享受可以帶來更大的快樂,但並不是說要你把10,000元獎金分一萬次,每次發給員工一塊錢。到底分幾次發最合適,要取決於員工對每次獎金的心理預期。如果你知道員工對獎金的心理預期是每次1,000元,你就可以把10,000元獎金分五次,每次發給員工2,000元。這樣,員工每次拿到的獎金都高於他們的心理預期,自然每次都會很開心。但如果分二十次,每次發500元給員工,那麼員工每次拿到獎金都覺得低於自己的心理預期,反而不會產生滿意的感覺。



幸福準則二:壞事分開忍受不如一起忍受
如果你有幾個壞消息要公佈,你是該分開宣佈,還是一起宣佈呢?比方說,如果今天你弄丟了錢包裡的5,000元,禍不單行,你還不小心弄壞了妻子價值5,000元的手錶,你是把兩個消息一同告訴她呢,還是分兩天告訴她?



根據展望理論,把幾個「失」結合起來,它們所引起的邊際效用遞減會使各個壞消息加總起來的總效用最小。所以,你應該把這兩個壞消息一起告訴妻子。想想看,你妻子是一次性聽到兩個壞消息更不高興,還是分兩次聽到這兩個壞消息讓她受的打擊更大呢?當然是後者使她更不開心。人們常常討厭雪上加霜、火上澆油的做法,可是在能夠承受的限度內,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還是快刀斬亂麻來得更加爽快一些。因為同時知道兩個壞消息的痛苦程度,並沒有分兩次知道兩個壞消息的痛苦程度之總和那麼大。你把兩個壞消息一起告訴對方,只會造成對方一天的不快樂﹔但如果你把兩個壞消息分兩天告訴對方,卻會讓對方兩天都不快樂。



正常的傻瓜七歲大的女兒剛上小學一年級,可正常的傻瓜和妻子已經開始為她的學習成績擔心了。期末考試以後,正常的傻瓜夫妻倆一直等待學校公佈考試成績。第一天,女兒從學校回來說今天公佈了國文成績,由於一首古詩沒背出來,只考85分。在正常的傻瓜追問下,女兒告訴他班上有一大半學生都考了90分以上。正常的傻瓜一聽就生氣,嚴厲地罵了女兒幾句,並且規定她以後每天背五首古詩。第二天,女兒放學回家顯得悶悶不樂的,一問才知道今天公佈了數學成績,她由於粗心大意算錯了最後一道題,得了80分。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說,80分可算是很不理想,更何況正常的傻瓜和妻子非常重視女兒數學計算的練習,這個分數的確令人沮喪。一想到昨天的國文成績也不理想,正常的傻瓜把女兒狠狠教訓了一頓。那一天,一家人都悶悶不樂,吃晚飯時也沒了往日的歡聲笑聲,女兒一直小心翼翼地,深怕自己再惹父母不高興。



正常的傻瓜的女兒非常誠實,知道了成績馬上就告訴父母,這種誠實是要給予鼓勵的。但是如果她瞭解到發佈消息的藝術,延後一天才把兩個成績一起告訴父母,她就不會受到兩次指責,家裡也不用連續兩天悶悶不樂了。



前面兩個幸福準則講的是如何向他人宣佈好消息和壞消息,在這裡我們不妨作一下引申。事實上,好、壞消息的分分合合往往會影響人們的幸福程度。



幸福準則三:大好事、小壞事分開經歷,不如一起經歷
如果你有一個大大的好消息和一個小小的壞消息,應該怎麼做呢?是應該一起說還是分開說呢?你應該把這兩個消息一起說出來,這樣的話,小小的壞消息所帶來的不大痛苦,會被大大的好消息所帶來的大快樂所沖淡,負面效應也就少了。比如你的工作成果得到了上司的肯定和支持,今天你獲得升遷了,但不幸的是,你在擠公車的時候不小心掉了1.000元,那麼你回家該把這兩個消息一起告訴家人。雖然掉了1,000元,但比起升遷這麼大的喜訊,也就算不了什麼了,家人一定不會在意那丟失的1,000元的。所以,大大的好消息和小小的壞消息要一起告訴對方。


幸福準則四:大壞事、小好事一起經歷,不如分開經歷
如果你有一個大大的壞消息和一個小小的好消息,該分開公佈還是一起公佈呢?答案是應該分別公佈。這樣的話,好消息帶來的快樂才不至於被壞消息帶來的痛苦所淹沒,人們還是可以享受好消息所帶來的快樂。舉例來說,現在股市不景氣,你買的股票價格暴跌,使你損失了5萬元。不過,你的運氣還算不錯,在超市購物時抽中了一盒價值500元的高級巧克力。那麼你應當將這兩個消息分兩天帶回家。儘管妻子得知股票虧損的消息會很沮喪,說不定還會怪你沒有投資眼光,但這並不妨礙她第二天品嚐巧克力的甜美感受。但如果你一次就把兩個消息同時告訴她,相對於股市損失的5萬元,一盒500元的高級巧克力實在是微不足道,說不定她吃起巧克力時味道也是苦的。大大的壞消息和小小的好消息要分開告訴對方。



幸福準則五:好事晚說,不如早說
你最喜歡的異性電影明星是誰?想像一下,如果你有機會和你最喜歡的電影明星約會30分鐘,你想馬上實現還是過一個星期再實現呢?「馬上讓他在我面前出現吧!」大部分人一定迫不及待。事實上,的確有人專門做過類似的研究。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的行為經濟學家喬治.魯文斯坦教授(George Loewenstein)曾做過這個實驗:一組大學生被告知,他們過一會兒有機會得到一個吻,而且是來自自己最喜歡的電影明星﹔另一組被告知,在一週後得到同樣一個令人激動的吻。後一組學生的滿足程度會高於前一組,因為他們在期待的這一個星期裡,每天都會以非常真實的心態想像自己和最喜歡的電影明星接吻的情形,就好像已經和那個明星接吻過好多次一樣。



如果你今年的業績出色,公司獎勵你一次去巴黎旅遊的機會,那麼請你想一想,你什麼時候最開心呢?是在巴黎遊玩的時候嗎?可能不是,在巴黎你可能會因為跟不上旅遊團的行程速度而迷路,或者為了聽不懂法語而懊惱。其實,最開心的時候是你聽到這個消息以及期盼著去巴黎的那段時間,是在你為巴黎之旅進行規劃和整理行囊的時候。很多時候,快樂來源是來自於對快樂的期待,期待也是一種快樂。所以,如果要給員工獎勵的話,晚說不如早說,更能極大化他們的快樂,當然也就更能達到激勵的效果。



如果你決定送別人一件禮物,並且肯定這是一件令人高興的東西,那麼早點告訴他吧。如果你要請一個女生到一家高級的自助餐廳用餐,你知道她一定非常想去,那麼不要在吃飯那天的下午才告訴她,而要提前一個月就告訴她。在之後的一個月中,你最好再提醒她幾次,這樣,她就有很多時間去憧憬那個高檔餐廳的情景和美食,好像享受過好幾次一樣。所以,提前告訴別人你準備請她好好地美餐一頓,你能花一頓飯的錢讓朋友感受到十頓飯的歡愉。



人們不是常說,真正重要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嗎?所以,應該讓接受獎勵或者禮物的人,在期待獎勵或禮物的過程中得到持久的心理滿足,當別人一遍又一遍地想像收到獎勵或禮物時的歡愉,你在別人心中的作用也一遍又一遍地加強。讓別人去期待吧,讓你的獎勵或禮物隨著時間不斷增值。



幸福準則六:壞事早說,不如晚說
好的事情要早點說,讓對方在等待和憧憬的過程中享受更多的幸福。那麼壞的事情呢?正常的傻瓜的女兒正在換牙。有一次,正常的傻瓜準備帶她去牙科診所拔牙,他提前一個月就把這件事情告訴女兒,好讓她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可是他卻沒有想到,這拔牙前的一個月可把小女兒折磨壞了。她每天都對著日曆數天數,看看還有幾天要去拔牙。眼看著拔牙的日子越來越近,好像每一天都是世界末日一般。其實,正因為正常的傻瓜提前把拔牙的安排告訴了女兒,才給她造成了那麼大的心理壓力。在等待拔牙的日子裡,拔牙的痛苦已經被想像了幾十遍,好像忍受了幾十次一樣。所以,如果你要帶孩子去拔牙,就不要事先告訴他,等到拔牙的那天再把他從學校接出來直接帶往牙科診所,還沒等他明白過來是怎麼回事前,牙齒已經被拔掉了。



很多時候都是如此,對壞事情等待的過程是最折磨人的。如果我們知道有件重大的事情即將發生,並且大家都預計這件事情肯定會對股市產生影響。在事情還沒有發生時,由於人們的猜測和恐慌,這件事情對股市的影響要比事情真的發生還要大。




幸福準則七:靜止的好事不如變動的好事
正常的傻瓜管理的部門這幾年業績狀況良好,他想給手下增加報酬以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度。提高員工的報酬有兩種最直接的方法,第一種是加薪,比如把員工原來 30,000元的月薪加到32,000元﹔第二種方法是發獎金,就是保持員工現有的30,000元月薪不變,但是每年不定期地發幾次獎金給員工,獎金的總額約為每年24,000元。正常的傻瓜不知道該採用哪種方式好,就去問了手下的員工。員工們異口同聲地說要加薪。正常的傻瓜心想,既然員工們自己都選擇要加薪,那就給他們加薪吧,這肯定能讓大家都滿意。如果你是正常的傻瓜,你是不是也會給手下的員工加薪呢?這雖然是大多數員工的選擇,但也許並不是最好的方法。事實上,對公司而言發獎金要比加薪好,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儘管大家都選擇加薪,但在總數相同的情況下,發獎金卻會使人更開心。一次性加薪在最初可能給人帶來很大的快樂感,但別忘記我們前面說過,人的適應性很強,物質方面的東西並不能為人們帶來持久的快樂。時間久了,人們也就適應了,他們的幸福程度又回到了沒有加薪時的水準。而間歇性地,特別是不定期地發獎金給人的快樂感,則會一直在產生,這種變動的快樂感是不容易適應的。因此和加薪比起來,發獎金帶來的快樂感更頻繁、更持久、更能夠提高人們的幸福程度。


第二,發獎金為公司帶來較大的迴轉餘地。公司給員工增加報酬可以使用加薪和發放獎金兩個辦法。可是經濟難免會有不景氣的時候,任何一家公司都不能保證能持續地快速發展。在經濟不景氣時,緊縮成本是一項必要的舉措,其中可能不乏裁員、減薪。如果公司本來採用加薪的形式來增加報酬,此時就不得不降低員工的薪資水準。這樣一來,對於員工來說,心裡當然不是滋味,「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正符合了展望理論中的損失趨避,減薪給員工帶來的不開心程度要比加薪帶給員工的開心程度更大。如果公司原先採取發放獎金的方式來增加員工報酬,那麼在不景氣時當然是停發獎金了。因為是不定期發放獎金,所以現在不發或停發,對員工來說也不是什麼不正常的事。況且在員工心裡,獎金和薪資是不一樣的東西,用我們前面講過的損失趨避的內容來解釋,減薪是一種直接損失,而沒有得到獎金則是一種應得而未得的收益損失,人們對直接損失往往較之應得而未得的收益損失更加敏感。毋庸置疑,減薪這種直接損失給人帶來的痛苦,要大於沒拿到獎金的失落。



由以上兩點可以發現,加薪不如發獎金給員工帶來的快樂感大﹔同時,發獎金又比加薪有更大的迴轉空間。



當然,選擇採用發獎金的方式來代替加薪也是有條件的,那就是最好該行業的所有企業都有這種默契,或者說「共謀」,大家都選擇發獎金作為激勵的手段。如果有的企業採取加薪,而有的企業採取發獎金,則那些採取加薪的企業之工資標準,勢必高於那些發獎金而不加薪的企業。這樣一來,就會造成人才都流動到高工資水準的企業,那麼發獎金的企業也不得不靠提高薪資水準來吸引人才﹔如此,大家都只能採取加薪的做法,而無法嚐到發放獎金所帶來的甜頭。所以,最好行業中的企業對此看法一致,大家都採取發獎金的方式。因此,也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能夠讀到本書,明白此中的些許「真諦」。



在前面的章節中你已經知道,人們的適應性是很強的,尤其是對於物質的東西,人們以為會為它開心滿意很久,其實過了一段時間就習以為常了。所以好的事情要以變動的形式呈現,這樣才不至於讓人習以為常。



幸福準則八:變動的壞事不如靜止的壞事


如果現在你的經濟狀況發生困難,你有兩個選擇來解決這個問題,你可以把現在和妻子居住的35坪大房子換成25坪,地點則是在原來住的地方附近,離上班地點也不遠﹔或者你可以把現在的房子賣掉,到遠一點的地方買同樣大小的房子,但是離上班地點遠一些,每天要在路上多花兩個小時,請問你會怎麼選擇?

  □把房子換小           □把房子換遠


不管是把房子換小還是把房子換遠,都是不好的選擇,不幸的是你必須在兩者中選擇一個。也許不少人會情願搬得遠一點,也不肯將房子換小一點,其實這樣的選擇未必較好。房子變得小一點,雖說一開始會感覺比較擁擠,但是小倆口之家住25坪的房子還是可以適應的,不用多久你就會習慣。但是搬到很遠的地方住就不一樣了,每天多花兩個小時路程,這種痛苦是很難適應的。許多人都覺得一天中最不高興的時候.就是在上、下班的舟車勞頓,如果你每天要多擠兩個小時車,這份痛苦不僅難以習慣,而且會越來越難以忍受。即使你可以自己開車,每天多兩個小時在路上也大大增加了你遇到車禍的風險。況且,花費在路上的時間越多,你可以自由支配享受生活的時間就越少。你不得不放棄和朋友相聚的樂趣、放棄和家人共處的溫馨,而這些都是人們幸福的來源。



這也與我們前面講到的人們的適應性問題不謀而合。對於靜止的東西,人們總是容易適應,但是對於變動的東西,適應起來就沒那麼容易了。所以寧願要一個一直有恆定噪音的空調,也難以忍受一個聲音時大時小的空調,這是同樣的道理。


本章小結
幸福程度未必和財富成正比,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一樣可以增加人們的幸福感受。本章提出了八大幸福準則,遵循這些準則可以幫助你在財富一定的情況下更加幸福,或者你也可以讓他人的幸福感大大提高。






有一種夢想叫自由,有一種挑戰叫改變,

有一種努力叫嘗試,有一種快樂叫分享,

有一種能力叫付出,有一種肯定叫成長。



老天賦於我們同樣的資源

80%的人厭惡風險

情願用舊的戲劇來過日子

大多數人只有在危急時才被迫改變



是否該重新思考自己的未來?尋找不被取的能力!!

用零碎的時間編織未來的夢

給自己一次機會-改變生命未來式


別只在人生的機會中做的正常的傻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黑色羽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